操场排水系统的设计需兼顾功能性与耐用性,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快速排干积水,避免场地损坏或影响使用。以下是操场排水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及关键要点:
一、排水系统设计原则
快速排水:确保场地在雨后30分钟内无明显积水。
结构分层:通过材料和坡度设计实现“渗、排、截”结合。
耐久性:防止排水设施因沉降或堵塞失效。
环保性:避免雨水携带污染物进入市政管网。
二、排水系统组成与设计要点
1. 表面排水系统
(1)跑道区域排水
横坡设计:
跑道横向坡度(垂直于跑进方向)建议为0.8%-1%,确保雨水向两侧排水沟流动。
直道与弯道交接处需平滑过渡,避免积水。
排水沟设置:
沿跑道内侧或外侧设置明沟或暗沟,宽度约 20-30厘米,深度15-20厘米。
沟底铺设 碎石或透水混凝土,坡度≥ 0.5%,连接至集水井。
盖板选择:
使用 铸铁格栅盖板或复合材料盖板,承载力需满足行人及轻型车辆通行。
(2)中间运动区排水
足球场/草坪区:
冠幅坡度:场地中心向四周倾斜,坡度0.3%-0.5%,引导雨水流向周边排水沟。
盲沟系统:在草坪下铺设 穿孔HDPE管(直径100-150mm),间距 5-10米,外包土工布防止泥沙堵塞。
硬质场地(篮球场等):
坡度≥ 0.5%,四周设置排水槽,连接至雨水口。
2. 地下排水系统
(1)透水基层设计
跑道基础层:
自下而上结构:
素土夯实层(压实度≥93%);
碎石层(厚度15-20cm,粒径20-40mm);
透水混凝土层(厚度10-15cm,孔隙率15%-25%);
塑胶面层(透气型或混合型)。
透水混凝土层与碎石层共同构成地下排水通道,渗透系数≥ 1×10⁻³ cm/s。
足球场基层:
草坪:
种植土层(厚度20-30cm);
砂层(厚度10-15cm,粒径0.5-2mm);
砾石层(厚度10-15cm,粒径5-10mm);
盲沟管(埋深40-60cm)。
人工草坪:
省略种植土层,增加弹性垫层,其余结构与草坪类似。
(2)集水井与雨水口
集水井:
间距 20-30米,尺寸 1m×1m×1.5m(长×宽×深),井壁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。
井内安装提篮格栅,拦截树叶等杂物。
雨水口:
连接排水沟与市政管网,采用沉砂井+雨水篦子 设计,防止泥沙堵塞管道。
3. 边缘排水系统
挡水墙与截水沟:
操场周边设置 混凝土挡水墙(高度20-30cm),防止外部雨水倒灌。
挡水墙外侧开挖截水沟,坡度≥ 1%,将雨水引至市政排水系统。
绿化隔离带:
在操场与周边道路间设置下沉式绿化带,种植耐涝植物(如菖蒲、芦苇),辅助排水并美化环境。
三、关键材料与施工要求
排水管道:
选用HDPE双壁波纹管或PVC管,环刚度≥ 8kN/m²,防止变形。
管道连接采用橡胶圈密封,避免渗漏。
土工布与防渗膜:
在盲沟或透水层上下铺设长丝土工布(克重≥300g/㎡),防止泥沙进入管道。
若需防止地下水渗入,可在基础层下铺设HDPE防渗膜(厚度≥1.5mm)。
施工质量控制:
基层压实度检测:每层施工后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,确保达标。
坡度验收:使用水准仪测量排水沟、场地坡度,误差≤ ±0.1%。
渗水试验:在透水混凝土层施工后,进行现场渗水试验,确保排水速率符合设计要求。
四、不同类型操场的排水设计案例
案例1:标准400米跑道+足球场
跑道排水:
横向坡度1%,内侧设置明沟,沟底坡度0.8%,连接至集水井。
足球场排水:
中心向四周坡度0.5%,地下盲沟间距8米,连接至场地四周的环形排水管。
雨水排放:
集水井通过DN300管道连接至市政雨水管网,设计流量按5年一遇暴雨 计算。
案例2:屋顶操场(硬质地面)
坡度设计:
整体坡度1%,向四周排水槽倾斜。
排水槽:
采用不锈钢线性排水槽,宽度15cm,深度10cm,内置不锈钢滤网。
雨水回收:
排水槽连接至 雨水蓄水池,经过滤后用于绿化灌溉。
五、维护与管理建议
定期清理:
每季度清理排水沟、雨水口杂物,每半年检查集水井提篮格栅。
管道疏通:
每年使用高压水枪 冲洗盲沟管道,防止堵塞。
沉降修复:
发现场地局部沉降时,及时开挖回填碎石并压实,恢复坡度。
版权所有© 河北腾琛体育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苏ICP备XXXXXXXX号-2